山东纸业巨头47年逆袭之路:从“村办小厂”到“世界一流”

发布日期:2024-11-27 12:07 来源:经纬视界观、海报新闻

  1976年5月,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公社一大片撂荒地上,响起一阵长长的鞭炮声,35名社员从家里背来干粮,挥起镐头、搭起帐篷,从济南淘来一套二手设备,开建大王公社造纸厂。

  创业路漫修远,47年笃行不辍。自成立以来,四次从国内外淘入二手设备,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优先,脚踏实地跟跑,厚积薄发领跑,脱胎于大王公社造纸厂的华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集团”),已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造纸基地。

  1976年,企业设立之初,从济南造纸西厂淘来第一台圆网抄纸机;1980年,从垦利县、利津县等地淘来三台二手造纸设备;1993年,从江苏无锡购入一台二手造纸机;1999年,斥资4.5亿元,从海外买下了一台二手的年产16万吨的新闻纸纸机。

  华泰集团的故事始于1976年,那一年,在山东东营广饶县大王公社的一片荒地上,利用从济西造纸厂淘汰的二手造纸机,李建华和20多名青年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起初,华泰集团的前身只是一个资产不足60万元、职工仅35人的小造纸厂,设备落后、产品单一,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然而,正是这样的起点,铸就了华泰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

  1983年,李建华升任厂长后,他认清形势,大胆决策,从邻县两家造纸厂购买了两台因破产而闲置的纸机,这一举动使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一下子增长了5倍,产值、利润均较以前翻了一番,企业发展迎来了转机。

  1993年,华泰集团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股份制改革。这一年,华泰集团作为山东省首批50家股份制试点单位之一,进行了股份制改组,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股份制改革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华泰集团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华泰.jpg

  围绕造纸主业,多年来,华泰集团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造纸、化工为龙头,集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等十多个产业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

  在造纸产业方面,华泰集团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在化工产业方面,华泰集团通过引进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和建设多个配套项目华泰集团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氯碱盐化工工业园。在印刷产业方面华泰集团通过兼并联合相关印刷企业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华泰2.jpg

  走进华泰股份厂区,车间明亮整洁,生产井然有序,各色纸张源源不断地从纸机“飞出”,智能机械手上下挥舞,包装、贴签、码垛一气呵成;在污水集中处置区,园内绿树掩映,池塘锦鳞游泳……

  从一个资产不足60万元、职工仅35人的小造纸厂发展成为集造纸、化工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华泰集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真谛。展望未来华泰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实干精神推动绿色发展和延链补链强链为实现企业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编辑:安然 校对:苏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服务供稿服务法律申明招聘信息

中纸科技文化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苏ICP备202100463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3078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