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价格打下来”!杭化院研发的新材料有望年产1000吨

发布日期:2024-11-29 16:39 来源:图|文 杭州经信

  干一件事成一件事,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说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那么如何化成绩为成果,跨越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死亡谷”,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杭化院”)以实现转化率100%自豪作答。

  最近,杭化院研发的又一新材料——纳米纤维素正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中试,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年产1000吨连续化绿色制备产业化示范线,并在2025-2026年形成年产万吨的产业化规模。

  这将是杭化院干成的又一项科技成果。杭化院院长姚献平透露,这项成果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成功产业化后,产品价格有望降至国外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左右。

杭州(1).jpg

  杭化院公司全貌

  “做研发要像钉子一样聚焦”

  姚献平被业界称为“淀粉大王”,曾在国际上首创天然淀粉分子多元功能基因改性的分子结构,将淀粉应用于造纸、食品等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从事科技成果转化近40年,姚献平总结了自己的几点成事秘诀。

  一是聚焦,“就像钉子足够尖才能产生巨大穿透力”,姚献平认为,唯有聚焦才能实现研发及成果转化。二是争先,他认为,杭化院的发展特色有二,“一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全国最好。二是不断打造金名片,树立科技成果转化标杆案例,争取实现国际领先。”

杭州2(1).jpg

  事实上,在杭化院的发展历程中,这几点干事成事精神贯穿始终。多年来,杭化院瞄准生物基功能材料这一细分领域扎扎实实做研究、行转化。

  自1988年在磐安设立联营厂进行改性淀粉成果转化以来,姚献平带领团队于1997年成立杭化哈利玛,2000年成立纸友科技,2015年成立杭化科技……如今,杭化院家族已拥有下属企业16家,均聚焦于生物基功能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这些企业也产出了一项又一项含金量极高的科技成果,如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助剂等,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秉承“聚焦”和“争先”两大原则,杭化院不断寻找新的研发项目寻求突破。

  2016年,杭化院开始尝试攻破堪称神奇的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新兴生物基功能材料,原料来自木材、毛竹、秸秆等植物,其重量为钢材的五分之一,强度却是钢材的五倍,与碳纤维相当。这是国家亟需的一种高性能生物质新材料,有望取代金属、塑料,也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全球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尚未成熟,存在不少技术瓶颈。

杭州3(1).jpg

杭州4(1).jpg

  纳米纤维素材料及纤维素基眼膜产品

  面对这项前景诱人的新材料,姚献平团队开启了研究,在经历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关键装备国产化等环节后,杭化院目前已建成1吨/天纳米纤维素高浓制备新工艺中试示范线,并与下游企业红塔仁恒、纷美、华丰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姚献平透露,纳米纤维素的应用场景可覆盖纸基新材料、3D打印作品、汽车轮胎、化妆品等,只需少量添加即可实现产品的轻质高强以及生产环节的绿色环保。

  “没有成果转化,就没有杭化院”

  从数据上看,杭化院自改制以来,每一项成果都有效实现了转化。其先后在全国创建了1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实现成果转化收入169亿元,成果转化能力已达60万吨/年。

  用姚献平的话来说,即“没有成果转化,就没有杭化院”。

  以成果转化为首要目标,杭化院从体制机制着手改革,自上而下激发转化活力。目前,企业已摸索形成一条“市场-研发-效益-再研发”的产业化路径,这意味着,杭化院的每一项研发都是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立项,研发完成后,技术成果从实验室投至生产线进行中试,在综合考虑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等方面因素后,成果再进入产业化或者再研发阶段。

杭州5(1).jpg

  纳米纤维素增强项目APP中试

  以市场化为导向,杭化院的一些做法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院所。比如说,杭化院以成果转化为“考核棒”,让四位副院长分别担任杭化哈利玛、纸友科技等四家公司的总经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杭化院与外企及多家上市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入资金、人才和资源等助力发展。

  作为把控杭化院发展方向的掌舵人,姚献平认为,发展思路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

  他说,杭化院经过六十余年发展,试炼出了一套适合充分契合自己的模式:科研从自主研发为主向产学研合作转变;经营从科研、成果转化向与资本运行相结合转变;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营销从产品营销向全面服务型管理转变;人才从培养为主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转变。

  “创新、特色、绿色、转化、共赢”五大发展理念,将推动杭化院在成果转化的路上持续化云为雨、化成为果。

 编辑:安然 校对:苏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服务供稿服务法律申明招聘信息

中纸科技文化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苏ICP备202100463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3078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