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经济日报》发表了介绍云南省丽江市的报道,讲述了纳西族东巴纸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东巴纸 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报道指出,东巴纸的制作源于唐代,已有1200余年历史,因曾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专用纸张而得名。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结合汉族抄纸法和藏族浇纸法的特点,制出的纸很厚实,具有象牙一般的色泽,不易变色,吸墨性强,经久耐用,防虫蛀,易保存。作为纳西族象形文字及东巴经的载体,东巴纸久负盛名。
手工制作东巴纸 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东巴古法造纸工具主要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臼等,以荛花树皮为原材料,经过晒干、浸泡、蒸煮、洗涤、反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工序制成。
纳西语称纳西族象形文字为“东巴特恩”。纳西族先民发明东巴纸后,东巴祭祀便用蒿笔、竹笔或铜笔把象形文字写在纸上,以记录纳西族远古神话故事、宗教经典以及契约、账本和民歌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东巴纸上的经卷 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如今,来自各地的游客走进丽江,体验东巴纸制作,触摸纳西文化的脉络。用东巴纸做成的笔记本、明信片、书签等纪念品也深受游客欢迎。
编辑:安然 校对:苏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