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杜邦宣布,公司已经与TJC的投资组合公司Arclin达成最终协议,收购杜邦的芳纶业务(Kevlar®和Nomex®),交易估值约为18亿美元(约合128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取决于惯例成交条件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交易完成后,杜邦将获得约12亿美元的税前现金收益,3亿美元的应收票据,以及未来Arclin公司的非控制性普通股权益,目前价值3.25亿美元,预计在交易完成时约占17.5%的股份。资料显示,Arclin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是一家领先的材料科学公司,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拥有18个生产基地,为建筑、农业、交通、气象和消防、制药、营养、电子等行业提供产品,包括尿素、三聚氰胺和酚醛聚合物体系等。TJC则是一家投资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管理着332亿美元(约2367.4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在超过23年里投了超过85个项目。
通过本次交易,杜邦进一步优化新产品组合,同时获得大量现金用于再投资,而且还能保持股权参与,一举三得。这也是杜邦聚焦高增长领域(半导体、医疗、水处理)的坚定举措。据悉,电子业务的分拆计划预计将于11月1日完成。分拆完成后,剩余的工业部门将并入杜邦公司。
基于杜邦芳纶业务剥离的决定,同日,8月29日,世界巨头日本帝人同步消息,公司已决定转让其在杜邦帝人先进纸业(日本)有限公司(“DTPJ”)、杜邦帝人先进纸张(亚洲)有限公司(“DTPA”)的股份给杜邦公司或其指定关联公司,预计2026年2月(暂定)交割,具体金额未透露。
据悉,杜邦帝人(日本)成立于1994年,注资10亿日元,两家公司各持股50%,从事含芳纶材料合成纸的制造、加工、销售,纸板等的销售;杜邦帝人(亚洲)同样成立于1994年,两家公司各持股50%,注资800万港元,从事芳纶材料合成纸的进口和销售。
除了杜邦的原因,其实帝人此次精简业务组合也符合公司战略,并将重新分配资源聚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重要举措。据悉,帝人芳纶在今年1月宣布,因亚洲竞争压力,计划关闭其位于荷兰阿纳姆的芳纶纤维生产基地,这是一系列成本削减措施的一部分且十分必要。
至此,拥有约1900名员工和5个生产基地,2024年净销售额13亿美元(约合92.7亿元人民币)的全球最大、最知名的芳纶业务(对位Kevlar®和间位Nomex®)的“杜邦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今)”结束,全球芳纶龙头“易主”。
跟国外巨头“冷处理”芳纶业务相反的是,国内又一大批企业踏步进入。就在今年,1月,中化国际旗下中化高纤年产2500吨对位芳纶扩产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总产能达到8000吨/年,并应用于电池箱体产品;2月,中石化仪征化纤新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成立,规划年产4000吨对位芳纶;5月,盛虹控股集团旗下江苏盛邦新材年产5000吨对位芳纶项目在今年5月一次性开车成功;6月,内蒙古沣晟泰新材料年产6000吨间位芳纶项目(一期)投产。
除上述之外,国内涉及芳纶企业主要还有:泰和新材(对位和间位各1.6万吨)、超美斯(同益中收购)、中芳特纤、仪征化纤、聚芳新材料、河北硅谷化工、平煤神马等。
目前国内整体中低端过剩,高端欠缺(尤其是对位芳纶),竞争非常激烈。以龙头泰和新材为例,在2021年达到阶段性高峰之后,近几年利润一路下降,除了氨纶业务的亏损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两种芳纶价格从2023年开始一路下滑。
到今年上半年,公司间位芳纶终于在销量、收入、利润都实现增长,价格也在阶段性底部基本稳住了,低端工业过滤领域价格也稍微提升; 但对位芳纶仍有下滑。
面对竞争,目前泰和新材一边凭借自己的产能和技术优势“熬”出头,另外就是全面拥抱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绿色化工六大增量领域,目前主打芳纶下游产品是芳纶涂覆隔膜和芳纶纸,此外生物基芳纶纤维技术开发、电解制氢复合隔膜等正在研发。
在今年上半年,泰和新材安防与信息及新能源产业用品(芳纶系列)毛利率32.63%,营收增长5.36%。
其中,旗下芳纶纸明星企业民士达的业绩就是最好的体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27.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2.78万元,同比增长42.28%,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AI智能数据中心等多个高速发展领域。并且近五年持续高增长。
所以,除了反“内卷”,全面拥抱新兴产业更是王道。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新材料下个十年!
编辑:夏远 校对:江海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