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湖南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8年全省竹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湖南是全国竹子主产区之一,竹资源、竹产业年产值均居全国前列。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近年来,当地抢抓“以竹代塑”机遇,创新推出一系列“以竹代塑”新材料、新产品,开辟了绿色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湖南已注册竹加工企业4000余家,2023年全省竹产业产值达594亿元。
2018年湖南全省竹产业产值为285亿元。到2023年,这一产值已稳步提升到594亿元。2023年11月,湖南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8年全省竹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2024年是湖南“千亿竹业”宏愿能否实现的关键年份。这一年,湖南做了什么?
1.多个赛道分布有优势企业
4000多家企业实现全竹产业成链成群
要实现“千亿竹业”,企业的能量是决定因素。如何看待湖南竹产业企业?
不可否认,相比竹产业年产值过千亿元的四川、福建等省,湖南竹产业企业规模小、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弱点突出。
“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竹业企业有400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仅11家,最高约4亿元,是该省唯一跻身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竹业企业。”省竹产业协会会长欧阳硕龙认为,这一弱点也正说明湖南竹产业发展尚有巨大空间可挖掘。
南竹占湖南竹资源的95%以上。众多企业围绕南竹做文章,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在越来越多的赛道占据了有利位置。
湖南专鑫竹森工贸有限公司在过去7年里,从零起步发展成为省级龙头竹业企业,带动全省竹产品出口大跨步。
11月中旬,公司生产车间里10多台设备正在抓紧生产,一根南竹经过10多个工序,被制作成刀、叉、勺等餐具。董事长陈红专告诉记者,这些产品深受欧美国家航空领域、高端酒店和餐饮定制场所青睐,今年公司又成功拿下一份超5000万美元的海外订单。
在湘西南,由湖南亿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领,形成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向周边辐射的竹集成车厢板材产业链条。
近两年,该公司每月通过怀化国际陆港向美国、欧洲、日本及澳洲等地发运超过30柜产品,年销售额高达2.4亿元,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还成功带动1000余人就业。
在湘南,中集、九通、银山、佰龙、丰源等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持续扩能增效,竹木复合板、竹餐具、竹滑板、竹管道、竹笋、竹炭、竹粉等成为核心产品,取得竹业专利50余项,其中,竹滑板占据全国市场份额40%。
2月10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竹科技产业园内,湖南领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价值5000万元的首批30套竹产业智能装备今日正式入驻靖州竹科技产业园。
在洞庭湖区,竹板(建)材、装配式建筑、竹地板、竹家居、竹凉席、竹工艺品、竹筷(签)等已在全国打响知名度,还诞生了全国最大的复水笋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年销售额逾亿元。
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前不久落成的一座3层楼高的全竹建筑引人注目。公司董事长薛志成介绍,这是全国最大体量的装配式竹建筑,从屋顶的梁到支撑的柱,从室内的装饰到户外的庭院,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竹质工程材,“无论是强度、硬度、柔韧度,与中高端木材比不相上下。”
“现有竹业企业构建起良好基础,也具有巨大潜力。”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有信心5年内建成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150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示范园区10个,作为实现“千亿竹业”宏愿的排头兵。
2.“扶大强基”加速起步
专项资金从每年900万元上调到6600万元
《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湖南省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上年900万元/年上调到5000万元/年,省林业部门同步配套投入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
今年,绥宁县统筹一笔竹产业专项资金,以奖代投修建竹林道,仅三寨村就修好220公里竹林道。周永汉说,打通了竹子出山通道,企业敞开了要、砍竹队甩开了干。
湘中的双峰县竹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建设重点。今年,《双峰县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出台,奖励对象涵盖了一、二、三产业。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双峰县加大了促进资源管理和构建现代化加工体系力度,为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的竹产业新格局夯实基础。
在湘北,湖南“第一竹乡”桃江县提质升级的进程更是快马加鞭。省林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中心对全县约250家笋竹加工企业调研,指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久后,湖南省现代竹产业研究院落户桃江,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林科院、省竹产业协会等作为主力,发挥智库作用,着重推进竹产业科技创新。
“不搞大水漫灌,重在‘扶大强基’。”该负责人介绍,总共有6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建设3个竹产业示范县、10个竹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推进相关科研项目、创建竹林林下经济示范点和打造“潇湘竹品”公共品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超过1000万元用于修建竹林道和组建专业采伐队、规范农用车运输竹材、开发竹材运输装备等,立足打通竹子到企业“最后一公里”。
桃江县是该省竹产业产值最高地区,绥宁县是湘西南竹产业集群中心,双峰县则在竹产业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上颇有成效,因此,省林业部门从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2400万元,向3个竹产业强县分别投入800万元,计划连续支持两年。
“对于表现优秀的县,第三年再额外奖励400万元。这意味着,只要表现优良,我们最多可以获得200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绥宁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升级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
3.敢想还要会干
抓住“以竹代塑”的风口才能尽快起飞
“今年有两场活动,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湖南专鑫竹森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专告诉记者,9月下旬,中国2024“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省笋竹资源培育及加工技术培训接连在桃江县举办,而会议及培训期间,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几乎都是塑料制品。
受到竹资源劣势特性的限制和木材、塑料等市场的竞争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竹产业发展都面临着较低的“天花板”。到2023年底,全国存续竹加工企业1万多家,竹产业年产值刚超过4000亿元。
“不抓住‘以竹代塑’的风口,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天花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贤军教授认为,湖南竹产业科研力量在全国处于前列,特别是有吴义强院士领衔的竹材资源高值利用团队,加上技术具有流动性,因此,湖南省抓住“以竹代塑”风口,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做大市场。
“虽然一直呼吁限塑,但去年全国塑料产业产量同比增长3%。”欧阳硕龙说,抢夺塑料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表示,目前,湖南代塑竹制品品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政府对相关企业支持政策不完善、产品推广力度不够有关,“需要强化多部门政策协同,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在全省层面推动公共机构、连锁商超、酒店、外卖平台、餐饮公司等总部龙头企业落实‘以竹代塑’倡议,形成先行示范引领效应。”
陈红专对国内外“以竹代塑”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潜力是巨大的,日用、文旅等领域可以使用以竹材替代塑料生产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等,工业生产领域可以使用竹车辆内饰产品、竹质包装材料等,建筑建材领域可以使用竹缠绕复合管、竹格栅、竹质板材等。”陈红专希望政府部门能统筹“以竹代塑”产品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每年发布一次“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精准识别替代场景,提升替代比例,“有了市场,‘以竹代塑’产品研发技术将同步提高,成本也会下降。”
编辑:安然 校对:苏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