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哪些印包企业曾上榜果链名单?为苹果服务的印包生产设施分布情况如何?苹果产品包装有何创新?
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的供应商遍及50多个国家与地区,凭借成熟的管理水平,一直被视为供应链管理标杆,每年苹果全球供应链名单(以下简称果链名单)的公布都备受各行业关注。因为果链名单的调整不仅反映了苹果对供应商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国际市场变动的潜在趋势。
今年4月下旬,苹果公布了2023财年果链名单。名单中苹果的主要印包供应商包括:正美印刷、金箭印刷、凯成科技、当纳利集团、上海实业、裕同科技和斯道拉恩索。与2022财年相比,调整涉及2家印包企业:凯成科技暂别一年后再次进入果链名单,而美盈森集团则因服务规模未达到披露标准,未能留在名单中。
根据 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 数据,一部全新的 iPhone15 pro max 手机成本为558美元,印包配套占总成本比重不足1%。虽然占比有限,但印包企业在果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良好的印包配套是保障产品输出不可或缺的一环。多年来,哪些印包企业曾进入果链名单?为苹果服务的印包生产设施分布情况如何?苹果产品包装有哪些创新?
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的发展全景
苹果首次公布果链名单是在2012年1月13日,这份涵盖156家公司的供应商名录,作为附件出现在2011财年供应商违规情况的审计报告中。自2013年起,苹果几乎每年都会发布果链名单,这些核心供应商承接了苹果97%-98%的采购、生产和组装年度预算。
基于苹果公开发布的12个财年果链名单(2019财年果链名单未发布),直观统计历年进入名单的印包企业(不含包装设计、纸业、油墨企业),形成表1.以此观察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的数量变化、调整情况、生产设施分布等信息。
表1 历年进入果链名单的印包企业
从企业数量来看,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数量常年维持在6-10家,占果链名单供应商总数比例在3%-5%之间波动。
从变动情况来看,每年供应商调整都会涉及印包企业,持续居于名单中的印包企业仅有正美印刷1家。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调整幅度最大的一年是2012财年,共有5家企业新晋果链名单,1家企业离开名单;调整幅度最小的是2021、2022财年,均有1家企业离开名单。整体来看,平均每年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调整幅度为2-3家,虽调整较为频繁,但年调整幅度并不大。
由表1可知,在苹果2011财年-2023财年间,共有17家印包企业曾进入果链名单。从这17家企业的总部所在地、首次进入果链名单时间(财年)以及累计进入名单次数等方面进行观察,汇总形成表2.进一步了解果链中的印包企业的生产服务情况。
表2 历年进入果链名单印包企业的生产服务信息
从地域分布看,果链名单中的印包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在17家企业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有5家,占比29%;来自中国的企业有9家,占比53%,其中总部设在中国大陆的企业有3家,占比18%。此外,新加坡和芬兰的印包企业也在果链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服务时间看,果链名单中的印包企业,中长期参与的企业占比较高。作为苹果主要印包供应商,正美印刷、当纳利集团和裕同科技3家企业服务时长均超过10年;服务时长5-10年的企业有8家,占比47%;服务时长低于5年的企业有5家,占比29%,其中凯成科技于2020财年首次进入果链名单。
生产设施布局与产能转移趋势
苹果于2012财年果链名单中,首次公开了供应商生产设施的分布情况,以此依据,对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的生产布局进行观察。图1统计了苹果2012财年-2023财年间,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的生产设施数量及分布情况。
图1 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生产设施数量及分布情况
先看生产设施总数变化情况。果链名单中印包企业的生产设施数量常年保持在30处上下,整体稳定,起伏较小。2017财年达到最高点,为38处;而近两年则降至28处的历史低点。
再看中国大陆生产设施占比的变化情况。自2012财年以来,果链名单中位于中国大陆的印包生产设施,一直占据果链印包产能的主要地位,占比稳定在75%以上,并于2017财年以32处生产设施,达到数量最高点。
以2017财年为节点,观察中国大陆的印包生产设施变化态势,可分为两个阶段:2011财年-2017财年间,中国大陆印包生产设施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此时美国、日本、车臣等其他国家与地区均设有印包生产设施,这些设施在承担一部分产能的同时,开始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2017财年后,中国大陆的印包生产设施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财年减少至22处,主要影响因素是印包产能逐步向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转移。果链名单中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印包生产设施,也随着产能转移,逐步退出名单。
表3 2023财年果链印包企业与生产设施分布
目前,中国大陆依然是苹果印包生产的最重要基地。但印包产能的布局,不仅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量,同样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苹果等大型国际企业开始不断调整其供应链布局策略,力求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未来,印包生产设施势必继续由中国大陆向成本更低、交通便捷的地区转移。综合来看,印度及东南亚国家仍是主要承接地。
产能转移中,蕴含出海新机遇。观察表3.虽然果链中已经存在多处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印包生产设施,但仍没有当地印包企业进入果链名单,大部分生产设施由中国企业主导经营。目前看来,印包企业借助苹果这类大型国际企业实现产能转移,能获得本地化协助、供应链支持、订单支持等帮助,从而尽快适应当地法规与劳工关系,确保生产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弱化与当地印包企业的直接竞争,更加平稳地进入国际市场。
看见绿色化转型的必然
近年来,随着各类环保政策的出台,抑制全球变暖、治理白色污染、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消费者对于绿色消费的认知也在逐年提升,商品及包装是否环保,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果链中印包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既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直观体现,又是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形成的必然结果。
图2 苹果2023财年包材使用情况
从包装创新上看,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动,绿色化成为重要导向。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环境进展报告》中苹果指出,2023财年其产品包装中的塑料包材使用已减少至3%,再生纤维于包材中的应用占比达到62%,并计划在2025年从所有包装中消除塑料成分(见图2)。
图3 苹果产品包装的绿色化创新案例
观察苹果产品包装升级可以发现,果链印包企业一直致力于缩小包装体积、减轻包装重量。例如,iPhone5的包装相比初代iPhone包装,体积缩小了28%,在节省包材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环节的燃料消耗(见图3)。
其次,果链印包企业持续进行包材创新,减少各类塑料包材的使用。例如iPhone13系列包装首次采用纸质撕拉式设计,取消塑封膜,减少约600吨塑料的使用;iPhone14系列包装采用高清紫外线喷墨打印代替产品标签,节约300吨塑料的使用;iPhone15系列包装则由99%以上的纤维材料组成。2024年最新推出的全新 Vision Pro 产品,已经采用了100%的纤维材料包装。
图4 2023财年果链名单首页
从生产实践上看,苹果正在推动供应链的全面减排。2023财年果链名单中,苹果首次为参与“Apple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的供应商做了明确标注(见图4)。该项目于2015年推出,参与的供应商需承诺到2030年,所有与苹果相关的生产活动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
为了持续推动“Apple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的进行,解决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问题,2018年,苹果与金箭印刷等10家供应商一同创立了“中国清洁能源基金”,在四年时间内累计投资3亿美元,用于在中国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2021年,该项目已实现超2000兆瓦清洁能源生产目标,每年可减少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果链名单中的286家供应商,282家加入了“Apple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印包企业的参与率为100%。苹果也再次宣布,将进一步推进全球供应链脱碳,到2030年将有超过300家供应商加入该项目,并实现所有产品碳中和的目标。
从苹果对供应商的环保支持与要求来看,果链名单中的印包企业需要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的环保减排,而非部分环节的环保改造。印包企业需要聚焦全链绿色化转型,从源头入手减少排放,在废弃物处理上降低污染,以环保包装进一步满足市场的绿色需求。
从果链出发,以小见大,印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产能的转移趋势、生产的环保要求,汲取头部印包企业的发展经验,合理进行业务规划,进一步推动包装、材料的创新研发,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编辑:苏晶 校对:安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