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以《民营经济“智”变进行时——解码来宾市“人工智能+”产业跃升密码》为题,聚焦来宾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路径。报道深入剖析来宾市如何以“数实融合”为笔墨,勾勒出工业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加速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例。
下文节选自新华社文章:民营经济“智”变进行时——解码来宾市“人工智能+”产业跃升密码
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仙鹤纸基新材料项目领航高端“智造”,年产50万吨竹纤维——“以竹代塑”竹纤维全产业链项目织就绿色产业链网,10万吨级铝产业集群擎起转型标杆……从传统产业到“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制造”迈向“智造”,“人工智能+”正以澎湃动能赋能来宾这座桂中工业新城的产业图景。
今年以来,来宾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纵深推进产业园区提质提速,加快制造业串珠成链、织链成网、集群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实融合”为笔,擘画工业提质扩量、新质生产力勃发的高质量发展新篇。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体系革新
广西三江口新区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19亿元,项目分三期推进,待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达产,预计年产值超过70亿元。
走进广西仙鹤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车间,一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全自动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转,精准而高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公司数控大厅,百余台电脑整齐排列,正严密精准控制高性能纸基新材料及纤维制备生产流程。
广西仙鹤新材料有限公司数控大厅
“我们深度融入‘数字孪生’技术,精心构筑起从原料制备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智能生态,如今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达到100%。”公司总经理助理江理勇介绍,“这不仅极大减少了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还有效降低工艺过程中各种可变因素的影响。”
这正是来宾市构建“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缩影。来宾市围绕重点发展五个千亿(千万)级产业集群和九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通过“人工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糖业、林木加工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市形成涵盖钙基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来宾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67%,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产业集群效应加速释放。
“人工智能+”驱动集群全链升级
在来宾市工业园区,广西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全速运转,蔗渣浆通过“全自动纸浆模塑成型+智能仓储系统”被加工成可降解环保餐具。公司副总经理朱民介绍:“从原料到成品,智能化系统覆盖生产全流程,年产能达10万吨,产品直供宜家、必胜客、星巴克、肯德基、蜜雪冰城、喜茶、世纪联华等国内外品牌。”
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仓库
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可降解环保餐具生产基地,来宾市工业园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甘蔗、竹木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总投资60亿元的“以竹代塑”竹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同步发力,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万吨竹浆、生活用纸及替塑制品的产能,年产值突破100亿元,为绿色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服务企业质效跃升
“从材料提交到审核反馈,政务服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广西雄富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峰感慨。在来宾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企业上午提交人防异地建设审批材料后,通过自动化预审功能,当天下午即出具正式审批意见。“以往需要3个工作日的流程,现在当天就能闭环,为我们抢出了宝贵的时间。”吴勇峰说。
这一变革正是来宾市以“人工智能+”赋能政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实践。为破解实体经济难题,来宾市工信局建立“绿、黄、红、黑”四色分级服务机制——绿色企业“无事不扰”,黄色问题“主动上门”,红色难题“领导领办”,黑色“僵尸企业”分类盘活。同时,选取178家重点企业作为“标兵”,由市领导带队分片区包联服务,联动解决用工、融资等85项问题。今年一季度,通过“企呼政应”智能服务平台,7家企业获得融资2070万元,444家重点企业春节后较预期提前一周复产。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四色分级分类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搭建‘企呼政应’智能化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升级关键领域重点攻坚,开展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行动。”来宾市工信局副局长王超介绍,下一步,来宾市将持续提升服务时效,拓宽服务深度,全力破解企业难题,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安然 校对:苏晶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