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元书纸 文章传千年——专访富阳竹纸文化与保护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蔡项菲

发布日期:2023-03-29 13:45 来源:图|文 书法报

  书法报:蔡秘书长好,现在的书法用纸非常丰富,传统的白宣纸、毛边纸以外,各种加工纸如蜡笺、洒金等更是琳琅满目,书法人大多时候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来判断。据我了解,书画家普遍缺乏对纸张的理性认识,请您介绍一下富阳竹纸的历史源流、适用范围及历史影响。

  蔡项菲:中国是纸的故乡,从蔡伦发明造纸术至今有近两千年了。传统手工纸的品种非常多,有麻纸、藤纸、皮纸、竹纸、宣纸、草纸等,凡是能够提取纤维的植物,都可以用来造纸。而竹纸的出现则意义更加重大,因竹纸量大而价廉物美,普通人家也能买得起,从此读书写字在市民社会普及开来,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历史上浙江、福建、江西、四川都有许多生产竹纸的作坊。随着现代化工艺生产的出现,类似传统手法生产的手工纸已经非常稀少。而恪守古法,原汁原味的就更少了。但在浙江富阳仍然保留着这种古法制纸,那就是以元书纸为代表的富阳竹纸。

7.1(1).jpg

  富阳竹纸

  富阳素有“土纸之乡”之称,民国及新中国初期,产量占浙江省手工纸的四分之一,是浙江省重要的创汇产品。富阳竹纸主要有三大分类:文化用纸、宗教用纸和生活用纸。文化用纸的富阳纸,主要有元书、京放、京边、高白、海放、段放、花笺等。尽管不少品种如今早已绝迹,但近年也开发了很多新的品种,有富阳宣、白唐纸、老灰纸、竹檀纸、修复纸等。很多品种已超出传统元书纸的品质,朝着更精细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宋代杭州是全国的印刷中心,周边的富阳等地成为浙江竹纸的中心产区,发现于富阳泗洲的宋代竹纸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2008年在富阳高桥泗洲村考古发现了一个宋代的造纸遗址,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先生称之为“目前国内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齐全”的造纸遗址。富阳竹纸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7.2.png

  泗洲村宋代造纸遗址

  书法报:竹纸就是元书纸吗?它自身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蔡项菲:竹纸的产地有很多,江西、福建、四川、广西都有竹纸。为什么富阳有个专门的名称“元书纸”呢?相传北宋真宗时,皇帝在元日那天祭祀会用富阳产的竹纸书写祭文,并烧给天地,故称为“元书纸”。在古代,元书纸还是科举考试和朝廷锦夹奏章用纸,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说法。

  富阳竹纸以当年生的嫩毛竹、苦竹和石竹为原料,并以毛竹为大宗。经过砍料、削竹、敲白、断料、浸胚、浆灰、蒸煮、淋尿、堆沤、打浆、抄纸、焙纸等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每年小满前几天,当嫩竹散开第一根枝桠时,纸工们开始上山斫竹,至芒种而停。这时期的毛竹纤维老嫩合适,是做上等富阳竹纸的上佳原料。富阳竹纸工艺是典型的熟料工艺,其和福建、江西的毛边纸的最大区别即在于此。毛边纸一般是生料,原料不经过蒸煮,纤维硬挺,成纸坚硬。富阳竹纸的原料经过蒸煮,纤维更柔软,成纸后也相对绵软,吸墨性更好。在以前,元书纸按自然白度分成一至十级。新中国成立之初,富阳曾生产过供国务院使用的超级元书纸。

7.3(1).jpg

  富阳竹纸

  书法报:元书纸与宣纸的区别与联系在哪?书画家对竹纸的接受程度如何?

  蔡项菲:元书纸和宣纸同属于手工制作,是手工纸的两个品种,且都具有书画用纸功能。但因两者用料不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纸性。宣纸用檀皮加稻草制作,纸性全生,渗透性强,适合大写意绘画及写大字。元书纸用纯嫩竹制造,天然的半生熟,更加适合小写意风格和中小字体。两者都是中国手工纸的瑰宝。近年来,富阳不少纸坊都开发了竹加皮的混浆纸,檀皮也被广泛应用于元书纸中。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富阳宣”,即是竹浆加桑皮的混浆纸,因其自然熟的特点,画仿古山水的效果甚至优于宣纸。元书纸因其独特的工艺,纸性天然呈半生熟,非常适合书法和小写意绘画。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细腻的元书纸因其不洇不涩的特性,经常被用来制作信笺。用毛笔书写时,笔与纸的贴合度非常好,浓墨不浑、淡墨不灰,是非常好的书法用纸。

7.4(1).jpg

  富阳竹纸

  书法报:富阳竹纸目前的生产状态(产量、品种)、发展前景如何?

  蔡项菲:富阳竹纸是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浙江省级传承人2名,杭州市级传承人2名,富阳区级传承人5名。拥有完善的老中青三代传承系统。

7.5(1).png

7.6(1).jpg

  现在的富阳尚有十几家纸坊在坚持按传统方法制作竹纸,品种已不限于元书纸。有漂白元书、唐纸、白唐纸、老灰纸和各种竹皮混浆纸等。根据用途有书画用纸、古籍印刷用纸和修复用纸等。各企业为方便客户购买,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店铺,比如淘宝“蔡氏纸坊”“御富春”“越竹斋”“大竹元竹纸”等都是专门销售富阳竹纸的店铺,也得到了用户的极大好评。富阳竹纸精品展将于3月31日—4月3日在北京展览馆召开的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进行展出,欢迎大家前来观摩交流!让传统的造纸技艺穿越千年,在当代得到发扬光大,是造纸同仁的一致目标,且一定会实现!

7.7.png

  蔡项菲教小朋友体验做纸

  书法报:感谢您接受采访,并介绍了这么多有关竹纸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20多年前我在南京读书时曾买过元书纸,用来临二王一路的小行书非常上手,后来在北京和武汉工作,反而很难买到。好的纸头有朴素的质感,让书画人一见就心生欢喜,读书、磨墨、思考、有感而发,让情愫在淡雅的纸面上铺展开来,喜怒哀乐都诉说着平凡的故事。这画面是古典的,是宁静的,对忙碌的当代人来说甚至是奢侈的。我有点迫切地想马上试试你们的元书纸,找到适合自己笔性的纸,是一种幸福。

7.8(1).png

7.9(1).jpg

7.10(1).jpg

8.1(1).jpg

8.2(1).jpg

8.3(1).jpg

  富阳竹纸工序组图

8.4(1).jpg

8.5(1).jpg

8.6(1).jpg

8.7(1).jpg

  书画家试纸

 编辑:苏晶 校对:赵小铭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商务服务供稿服务法律申明招聘信息

中纸科技文化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苏ICP备2021004631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3078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