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绵纸。”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有学者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受到了中国南方民族对植物运用(如“树皮衣”)的启迪。至今,云南不少地区尚保留有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傣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傣族造纸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历尽沧桑仍独具艺术魅力,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场晒纸
《云南省志·文化志》记载,明代中叶傣族地区已有造纸业,傣族称这类纸为“缅纸”,其制作技艺在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也有流传。民国时期《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的傣族构皮白纸力撕不破。如今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和永德县永康村、忙石寨村。
傣族造纸——洗涤
傣族造纸——晒料
傣族造纸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共5个流程11道工序(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较多地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工艺。其工艺流程简单,整个过程既没有现代技术中的机械化,也没有催化剂或添加剂的成分。制作时采用浇纸法,即不使用纸药,只通过原始的手工拍打方式,使纸浆纤维在水中分散均匀,便于成纸。制成的纸张坚韧洁白、防腐防蛀、具有环保性,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傣族手工造纸市级传承人 艾叶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得以传承至今,与傣族文化传承方式有重要关系。除传统的用贝多罗树叶片加工成“贝叶经”,傣族也用傣纸书写经书,称为“纸本经”,以此传承傣族文化。除抄誊书文,傣纸还用于书信传情、食品与茶叶包装、制作孔明灯、货币捆扎、节日纸品制作等,并逐渐开发出特种书画用纸、高端包装纸,加工改良用于文创产品制作,使其富含文化意义,更有灵魂和生气。
傣族造纸——浇纸
傣族手工造纸文创产品——手提袋
傣族手工造纸文创产品——夜灯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傣族人民凭借着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将傣族构皮手工造纸工艺传承并发展至今。为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除加大对野生构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外,还积极建立构树种植基地,解决制作傣纸的原材料问题。同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学习构皮手工造纸工艺,确保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不被遗失,不断传承。如今,走进众山环绕、恬静悠闲的芒团村,纸浆池、滤网都是家家户户标配的工具设施,晾纸架子整齐摆放在村内道路两旁。
傣族造纸——晒纸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通过匠人们独特的创意和巧思得以流传至今,并绽放出独有的璀璨光芒。随着非遗技艺不断生活化、大众化,传承人解锁了更多非遗融入生活的新方式,让乡村生活焕发出新活力。
孟定镇芒团村
在一张张氤氲着自然魅力的古法造纸背后,流淌着岁月浸染的章节,饱含着西南地区造纸匠人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勤勉。在落笔的瞬间,看似轻薄柔软的纸,缔结了与历史的契约,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
编辑:苏晶 校对:赵小铭
此文章为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网站、自媒体,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属原网站和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网撤销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纸视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